創業一年多,研發履帶機器人先后獲得40項專利,營業額數百萬,清華大學都來買他們的產品。90后小伙的孫洪陽和80后小伙李希彬、劉文濤以及團隊的堅持和努力終于換來的市場的認可和回報,也實現了自己的創富夢想。未來,他們沖刺的目標是要成為中國最大的履帶機器人供應商。
核電站巡檢機器人驗收現場,孫洪陽(左一)、李希彬(右二)和劉文濤(右一)。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楠楠 攝
技術取勝,一年獲40項專利
孫洪陽2012年從煙臺一所高校畢業后,并沒有創業,而是直接到煙臺一家聚氨酯公司應聘了銷售的工作。“我覺得剛畢業沒有經驗,應該先就業然后再擇業創業。”孫洪陽說,“選擇銷售工作就是為了鍛煉自己,迅速成長。那個時候全國各地跑。”
到了2014年孫洪陽決定要創業,但一直找不到合適的項目。2015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履帶機器人這個產品的市場前景不錯。“城市人口增多,城市電力、排水、通信等管網的安全性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然而在我國,地下管網并沒有有效的定期巡檢維護系統,往往是事故發生后再解決,從而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國外不少企業已經在開發、生產機器人人工智能巡檢系統,讓機器人代替工人在地下進行巡視和維護工作,然而國內還沒有多少企業在生產這樣的特種機器人,做出成績的也就只有三四家。”孫洪陽說,他意識到這是一個機遇,一個好項目。
說干就干,孫洪陽根據自己積累的人脈迅速找到合伙人,同時結識了一直在大公司做技術工作的李希彬、劉文濤,創業想法一拍即合,三人立馬著手組建團隊,成立了山東國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孫洪陽負責市場,李希彬、劉文濤負責技術研發。
“一流企業做標準。”孫洪陽告訴記者,“作為一個新興產業,門檻比較低,很多都是空白,我們就要利用這個空白,研發技術,制定標準,做引領者,不做跟隨者。”
相比那些靠模仿,靠購買零部件回來組裝成產品的小廠,孫洪陽、李希彬、劉文濤和他們的團隊一開始就注重研發自己的技術,擁有自己的專利。公司研發生產的履帶式機器人底盤、履帶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已獲得數十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12項,實用新型專利20項,外觀專利3項,擁有計算機軟件著作權5項,仍有部分專利在申請中。
市場認可,清華也來買產品
擁有了自己的核心技術,投向市場的產品也有了底氣。“目前為止,我們已經銷售了上百臺,營業額數百萬。客戶包括清華大學、北京交通大學、東北大學、東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太原理工、中北大學、西安科技大學、上海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及華中科大和國家電網等,多家風投機構慕名前來洽談業務。”孫洪陽說。
“這是我們給上海一個客戶定制的核電站巡檢機器人。”李希彬給記者展示自己的產品,“這個是我們產品中比較大的,有200公斤重,主要用于核電站的巡檢。旁邊這些是管道巡檢和電纜溝巡檢機器人。”記者看到,針對不同的地下環境,這些機器人外形有履帶設計,類似一輛輛小坦克的;也有裝配由小到大的、可拆卸的三組車輪,類似一輛輛小車的。有點小機器人的前端都是像大眼睛一樣可以靈活轉動的攝像頭,每輛“小車”還配備一個平板電腦大小的智能終端。
“清華大學一次購買離我們3臺機器人。”劉文濤說自己的產品能獲得清華的認可,他很自豪。“這說明我們一開始就從技術入手的布局和想法是對的。”
記者在現場還見到了最新的移動VR拍攝的設備,該設備解決了以往的不能自動移動、無法快速升降、無法快速旋轉并且在運動中抖動的缺陷,能夠在各種地形中快速移動,快速無抖動的旋轉,拍攝達到了360度無死角,獲取的畫面經過一個多周的后期制作后,任何客戶可以利用下載客戶端的APP軟件,進行360的無死角查看,同時可以將畫面任意拉近。
“我在客戶回訪中,發現大量的會議、婚禮、各種的展會在錄制過程中的需求后,迅速組織公司的李希斌、劉文濤等研究生組成研發團隊,聯合武漢網絡公司、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專家一起在短時間推出了現有的設備,現在該設備已經申請了相關專利,并在短期內將與武漢同時推向市場。”孫洪陽說。
嶄新的行業,嶄新的公司,三個小伙子創立的這個以80后、90后為中堅力量的創新創業型企業,僅僅成立一年多,就已經在我國特種機器人行業占據一席之地。
“國外同類機器人價格比我們的機器人最少也要高出一倍,且無法快速提供機器維護和檢修,而我們的機器人質高、價低、好維修,市場前景一片大好。”孫洪陽說,“我們要打造一家集研發、設計、生產、服務于一體高技術公司,未來目標就是把國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做成中國最大的履帶機器人供應商。”
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 記者 李楠楠
編輯 武春虎